close
走進農耕文化展覽館,各式各樣的農耕具、生活用品、紡織工具到貨郎的擔子、搖鈴,再到裝備齊全的木制馬車,婚嫁、喪葬器物等老物件應有盡有。在日用館內,一張桌子上擺著豆油燈、煤油燈、風燈、蠟臺等各個時期的燈具20多盞,這些見證歲月的老物件兒,大部分被細心地貼上瞭名稱標簽、來歷、捐贈者等信息,還有的配上瞭該用具的謎語。從這些舊物裡,孩子們看到的是新鮮與台中餐飲設備回收好奇,大人們看到的則是滿滿的記憶與鄉愁。二手設備買賣
69歲的農耕文化展覽館發起人鄭成明說,隨著社會的發展、機械化的應用,一些傳統的農耕器具正逐漸消失。他們的初衷是弘揚農耕社會形成的敬天惜物、勤儉節約精神,讓年青一代瞭解農耕歷史。
據瞭解,鄭成明退休後,閑暇之餘愛到農村轉轉,看到百姓收秋種麥全是機械化,不禁想到兒時勞作的工具:犁鏵、獨耬、木叉等,便萌發瞭收集傳統農耕具的想法,這一想法點燃瞭許多同齡人的夢想。
於是,一個由60人組成的傳承農耕文化志願者隊伍成立瞭,這支隊伍成員年齡最大的86歲,最小的60歲。他們走村串巷收集一些瀕臨消失的傳統農耕器具,為收集這些老物件,他們不具嚴寒酷暑、不言年邁勞累。60位老人的行動感動瞭當地人,誰傢有舊農耕具、老式生活用品都積極主動捐獻出來。這些老物件不僅來源於本地區及周邊縣市,還包括瞭黃河中下遊地區一些生產生活方式基本相同地區的人們的集體記憶。
農耕文化展覽館免費對外開放,這些包含歷史記憶的展品,吸引著清河當地及周邊縣市不同年齡的人群,一年多時間已經接待瞭3萬多名參觀者。
台中二手廚具買賣
全站熱搜